三十四章 入川

  自那夜处死了木无惑之后,月晚秋一看到鸢雪就变的有些怪怪的,她本是暗卫,见惯了各类酷刑,然而这般把一个活生生的人用蛊虫吃成白骨却是第一次看到。毕竟是女人家,不怕才怪,萧漫见状,不禁也后悔了,那日不该让晚秋与鸢雪一同去,鸢雪的手段她虽从未见过,但连传恨都对鸢雪忌惮不已,想来也该是不简单。

  慕容煜的消息传递的很快,皇帝下旨让越王前去赈灾后,萧漫就收到了消息,对于越王,她并不恨,她胆敢挑衅皇帝,就要想到挑衅皇帝的后果,越王奉命行事而已。

  萧漫隐隐猜测,这事情恐怕成王动了手脚。这时,蒙德派的人从城外来接应了,这赈灾乃是收获民心之举,重要性不言而喻,萧漫不方便说话,便示意身边的鸢雪问话,鸢雪清了清嗓子,问道“到德阳还有多久,德阳情况如何了?”

  萧漫一路走来时不时就是道路被阻,即使没有被阻,看到的不是各种死状的尸首,就是饿的奄奄一息的灾民。亲眼目睹惨状,心中悲戚之情无以复加,更对赵之贵为首的贪官污吏恨得牙痒痒的,看这哀鸿遍野,路有饿殍,越发觉得当真圣上已经昏庸。

  “回王爷的话,此地离德阳已经不远了,蒙大人于德阳侯驾。赵之贵的尸首在赵家密室里被发现的,密室虽没有遭到破坏,但地动之时,上面的房屋倒塌,堵住了出口,赵大人被活活的饿死在密室,在密室内发现了许多金银财宝,价值不菲。城中有定西侯爷亲自坐镇赈济灾民,德阳知府韩宁,许绵知府孟青城等都在尽力救灾。其他地方的官员,定西侯也好好的安抚了,着他们回去安抚好百姓,有损失的府县,都报上来。但缺医少药,却是难免的,灾民数量众多,粮食也马上供应不上了。”

  萧漫闻言,不再说话,示意他退下。定西侯叶倾城看来打定主意是准备站在成王这一派了,否则不会这般安排,想来此人也是能力非凡,竟然把事情暗中已经梳理了一大半,只是不知道,溟儿的账本,和传恨的事情查的怎么样了,那药池等地到底有没有寻着。

  卤簿仪仗打前,萧漫虽感到压力万分,但仍然面带微笑,闭目养神。她如今所代表的乃是成王,待的晚秋为她打扮之后,便要完完全全进入角色,在德阳城里唱一曲征服世人的贤王赈灾。

  依照成王平日的样式,从头到脚,晚秋重新检查了一遍,最后才为萧漫戴上重重的金冠,瞧着一身蟒衣,金冠玉带的自己,笑问晚秋“会有几分像?”

  晚秋沉吟半晌,道“其实只要有一两分像就可以了,因为不会有谁能近距离接触主子,按照我朝规定,爷这般身份,不管什么官员,没有宣召是绝不敢近爷三米之内,保持三米距离,只要不近距离接触,不会有人知道是主子扮的,一旦发生意外主子安心便是,我会寸步不离的,绝不会暴露出主子不会武功的事实。”

  这时已经临近德阳府,不止卤簿仪仗准备好了,象征王爷之尊的经幢,黄幡也一一正式摆出,佩剑,王爷玉印,大元帅金印一一有侍女双手高举至头顶,前头更有人准备随时鸣锣开道。

  十三声锣一敲开,大小文武官吏军民人等齐闪开。

  时近晌午,终于进城,萧漫微微掀开帘子,白了一眼笑得嘴角抽筋的无泪,“咳咳”清了清嗓子,底下跪着大把的官员,还有不少的灾民“蒙德何在?”

  “末将蒙德叩见王爷千岁千岁千千岁。”

  “成王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……”

  望着满城歪歪斜斜的残垣断壁,西川德阳本也是一个繁华的城市,而今一夜之间,竟变得跟死城也相去不远了,看着底下无数低泣的灾民,萧漫的眼泪控制不住的往下落

  “情况孤王已经清楚了,大量的药材和粮食马上就到,朝廷也已经派出了赈灾的钦差,但凡此次劳心用力的官员,孤王绝不会亏待,目前不是论功行赏的时候,只要上下一心度过这次灾难,孤王重重有赏。孤执掌西北十年,上天降灾,定是孤德行不够,诸位百姓放心便是,孤王既然来了,定然不负你们,你们没吃饱之前,孤王一定不会先吃,你们没穿暖,孤王便脱下自己的衣裳给你们取暖,上下一心,官民同苦同乐,即使上天有意为难,内修外治,最后一定能度过难关,重建家园。今日谁同孤一起吃苦,谁就是孤的兄弟……”

  “成王英明,成王英明……”

  当夜萧漫不顾众人的劝阻,坚持在城外扎营,与灾民一处,同甘共苦。那些官员见了这情形哪里还敢回去,一个个冻的哆哆嗦嗦的,萧漫命令士兵找来干柴,四处生火,好歹也能让百姓暖和点。

  又召来德阳知府韩宁,许绵知府孟青城。那韩宁玉面儒生一个,四十来岁,文文雅雅的,这般冷的晚上,又跪了将近一个时辰,但被晚秋带到这里来的时候仍然是气度娴雅,萧漫不禁心中暗暗赞叹了一声,又看那孟青城,年纪倒是不大,三十来岁的样子,相貌平平,只那眸子,坦坦荡荡,好一个忠贞君子。

  “二位便挨着火坐一坐吧。”萧漫吩咐不小颖取来坐垫,和她一样,靠着那柴火放置

  二人先是游移了一番,见萧漫并未多说,倒是也坐下了,面上一副受宠若惊的样子。心里也在暗自嘀咕,世人传说成王俊美不已,然则性子冷淡,杀伐无情,今日看来却是温和有礼的很。

  “这些日子,二位大人辛苦了,你们的功劳,本王心里都跟明镜似的,但目前尚且不到赏赐的时候,这西川之事,尚未从根本上解决,而灾民赈济,重建家园等事宜都未处理好,最后一点便是这官员们良莠不齐,此事之中,二位也可尽心,等到灾后,好依据各人才学品性能力决定升迁。”

  “臣等一定尽心尽力。”

  萧漫下意识的一顿,从下官到臣,这二人倒也是妙人。

  “大楚的律例,你们是知道的,那定西侯赈济灾民的,你们可看过,到底符合不符合条件,若是不符合,那便是别有用心,沽名钓誉。”

  “臣带人前去看过,赈济灾民用的倒是货真价实的米粥,而且筷子下去三寸而不倒,城中诸事,也多亏有了侯爷,否则大乱之时,臣与韩大人都是一任知府,根本节制不了诸多官员,好在侯爷及时出现,安排了诸多的事情。”孟青城虽只是几句话,却也说的清清楚楚。真真是一个人才。

  这时韩宁又回禀道“下官已经同孟知府将附近州县能调集的粮食皆调集过来,受灾的总共是六个县,其中三菱县的县令已经因公殉职,其余的都在这里,臣已经动员没受灾的县区前去募捐。”

  萧漫微微一笑,这二人一个心思细微,以小见大,一个处事周到,临危不乱。心中已经略有想法

  “那么关于赈灾,你们可有什么良策?”说罢,萧漫微不可查的打量了孟青城一眼,只见他伸手往火上探了探,又加了些柴,目不斜视,正襟危坐。

  “窃以为当前要务乃是安定民心,民心一稳,万事都好办,老百姓要的其实很少,能吃饱饭,有药材,有衣穿,有重建家园的希望,则一切都好办,倒也不必担心激起民变,主要还是地动去世的人过多了些,这样一来三月南风一吹,如不能处理好,恐怕瘟疫横行,才是惨事。当下莫过于着官兵收集尸首,统一或焚化,或深埋。”孟青城也不拐弯了,直接回道。

  萧漫听罢,心中思忖,倒是个不错的主意,于是微微点头,以示许可,这时又问了最后一个问题“韩大人对于一省军政是如何理解的”

  “一省之军政,首在安民,安民其后方能兴业,于是不管士农工商皆能各守其职,至于地方军务,总督虽可节制一部分兵力,但臣认为还是要切记军民和睦为主,和生万物。”

  “好一句和生万物,这次赈灾只要你能好好的协助本王,这赵之贵的位置,便由你接替,至于孟大人么,你还是随本王回西京罢了。”萧漫刚一说完,二人立刻跪地谢恩,萧漫亦是淡淡,“好了,韩大人,那赵之贵,据说死在了密室里,就烦请你替他收尸了。”

  韩宁手抖了抖,遵令下去了。萧漫不再多话,大家都是聪明人,萧漫让韩宁替杜之明收尸无非是给他一个上任之初的警告,如若他敢在西川任上胡作非为,第二个不明不白饿死在密室的就是他韩宁了。韩宁自然也不是笨蛋,听到这赤裸裸的威胁与警告,后来做事也是如履薄冰。

  这官场之事历来最是多变,也难以评价韩宁便是个好官,毕竟有的人是没有到那个位置,很多人最初也是清官,到最后权利逐渐增大,慢慢的也腐朽了。所以萧漫才这般警告,如若说日后他真变成个赃官,萧漫也定然是杀无赦。有才无德,留而何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