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八章 鬼迷心窍

  后来,这件事不知怎的就在厂里流传开了。

  从此以后,张小军发现人们跟他打招呼、说话的语气跟往日不同了,他还发现别人瞧他的眼神也不对,好像多了一层鄙视与不屑。

  这几天张小军脾气见长,在工厂作怒发冲冠式,他发誓要把这个乱嚼舌头的人找出来,把这个车间旮旯里的“苍蝇、蚂蚁、毒虫”找出来,一一捏死!

  他怀疑的人只有肖建东一个。

  理由如下:第一,肖建东是这件事的知情人之一,是老天爷让他鬼使神差地撞上的。第二,他看见肖建东不断地向肖林输送这件事的前因后果,而且输送的要点十分精准。第三、肖建东又向其他人输送这件事的发展和高潮,让人们听得如醉如痴,身陷泥潭拔不出来。这样,一个曲折而有趣的故事就这样活生生地打开了。

  有了目标,张小军决定向肖建东问清楚,他历来奉行一句话:不冤枉一个好人,也不会放过一个坏人。但事实上是,这个社会冤枉的尽是好人,放过的尽是坏人。所以,他对肖建东只是怀疑,不敢确定。

  这一天中午,趁其他人都走开了。张小军向肖建东走了过去。

  “这件事怎么都知道了,闹得沸沸扬扬的?”肖建东知道张小军讲的“这件事”的意思,本想“回避”一下。但转而一想,这是全厂众所周知的事,装糊涂也没有什么意义。

  于是应了一句:

  “不知道,反正不是我说的。我们平时聊天你都在场,而且我们聊的都是别的事情……”肖建东只能这样说,因为他确信这件“烂嘴巴”的事,绝对不是他们泄露的!

  “这就奇了怪了,那这是谁在乱扯一气,没有一点事实上的依据。”张小军说话文绉绉的,生怕别人听见一样。肖建东知道,他说话没有底气,但又想捞回一点面子——好比一个女人,当了婊子,又想立贞节牌坊。

  张小军看了一眼肖建东,目光焦灼,开始用一种试探式的语调说:

  “那会是谁呢?你应该知道的。”

  意思是肖建东你不承认是自己说的,那你说一个人出来。张小军想一步一步引导他,直至说出另一个人。

  “你都不知道,我哪里知道?”肖建东看出了张小军的心思,他是铁了心要查找出一个人来,当作出气筒,以此泄愤。

  所以肖建东又把话题扔了回去——正如两个太极高手在推手,你进我退,我进你退,劲在四手之间游走几十圈,仍不见胜负。

  “真的不知道?那算了,我也就这么随口一问。但这件事到此为止,大家不要再议论了!”这句话,有宽容,有哀求,也有命令。几种复杂的情感交织在一起,就像一个蜘蛛网,纵横交错在某个角落,总能等到几只同情的小飞虫。

  肖建东,以及肖林是他网里的小飞虫吗?

  议论归议论。每个人在张小军面前还是保持着点头微笑、见面打招呼的仪式,和以前一样。只是张小军变了,变得紧张而多疑,有点草木皆兵的意思了。一个人一旦心里有了焦虑,看人不是人,看鬼不是鬼,看万千红尘,弱水三千没有哪一个是他的归宿!

  然而,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,即使后来大家真的不再说了,但只要有谁向它投过来一个眼神,或一个小动作,都让张小军有一种如芒刺背的感觉。

  这几天,他似乎得了一种抑郁症加恐惧症,一有什么风吹草动,就在沉默中瑟瑟发抖。然而表面又显得十分刚强,谁也看不出他内心有一个巨大的伤口。

  如果这是一种内在的压力,那么外在的压力更加使他疲惫不堪。一天24小时无休止的工作,使他心生怨恨。钱老板永远是那样的虚伪,他的话像天上的太阳、像远方的雨露、像飘渺的希望,让张小军看得见却摸不着。

  某一个不定的时刻,他看见老板下车间来视查工作,便走了过去。

  “老板,你那边的人什么时候过来?一个人24小时吃喝拉撒都在厂里,十分不方便。”

  “辛苦!辛苦!应该就在这一两天。多担待一些……”他胖胖的脸上浮出一层浅浅的微笑,微笑的下面盖着一层僵硬的肌肉——一层不肯给微笑再多一点扩张运动的肌肉——这也决定了他赞美之词的终止。

  张小军还想说什么,后来话又咽了回去,老板走了。他突然想起老板还没有说完的话。这没有说完的话,对他来说,可能正是最要命的。那他又是怎样判断老板还有没说完的话呢?

  张小军记起那张皮笑肉不笑的脸,那张嘴巴翕动了好几次,却没有发出声音。当时他就感到十分奇怪,还以为老板中了风。现在想来,是还有许多“忠言逆耳”没有兜售出来。

  想到这里,张小军已然感觉脸上火辣辣的,仿佛是老板没有说出来的那些话,狠狠地抽了他一个耳光。

  是啊!自己鬼迷心窍,为了排除异己,获取更高的工资,于是昧着良心,做了对不起师傅的事,引来了恶果,伤害了员工和工厂。如果别人真要实施报复,也是他罪有应得——其实这些忏悔仅限自己内省,当不了真,因为有些事说得太过,甚至纰漏百出!

  什么样的因种下什么样的果——老板那边的人迟迟不到位,工厂的事,他一个人24小时担待着。虽然机器不出问题,他可以躺在车间的某张睡椅上打瞌睡、玩手机,但24小时必须待在工厂,随时迎接机器大故障。一个年纪轻轻的人,哪受得住这样的约束!

  这个苦果,是张小军培育出来的,理应由他自己尝。

  看着张小军怅然若失的背影,肖林说:

  “你看这张小军像丢了魂一样,他终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,尝到苦果的滋味了。”

  但肖建东的看法不同:

  “其实,他的初衷也是好的,他的意思不是要老板削刘兵的工资,更不是要赶刘兵走。他只是建议在他们两人之中选一个主要负责人,这个负责人可以是自己,也可以是刘兵。只是这个建议被老板利用了,然后又把这份“罪责”放在他的头上。现在,张小军都成了过街老鼠了!”